信徒灵命停滞原因及如何突破
我们在上文看到,灵命成长、敬虔的生命有三种素质:(一)须有正确的、符合《圣经》的目标,就是荣耀上帝。(二)我们的思想,言语,行为须符合上帝话语:《圣经》的准则。(三)我们如何回应主的心态必须是讨上帝喜悦的心态,就是:敬畏上帝;顺服、信靠祂;悔改;爱慕主、亲近祂。
那么,灵命停滞的原因,就与这三方面有关。换言之,当灵命出了问题,是因为在这三个层面上有所偏差、过犯、软弱、或无知。
1. 在目的(荣耀上帝)上的偏差与软弱
上帝是宇宙的创造者,统治者;无论作什么,必须以荣耀祂为目的(林前10: 31)。生命不分属灵的,属世的,属体的。若是为上帝做的,都是“属灵”的。
你我是否这样认识自己的生活?荣耀上帝,是否我们生命的目标?我们必须从笼统化为实际:我们怎样以荣耀上帝为目标?
曾几何时,我们奉献自己给主了;可是随着在世界上生活,不知不觉很多事物已经取代主耶稣在我们生活的地位,譬如:儿女的前途;经济的稳定;生活的舒适;事业的发展,等。甚至乎一些不良的习惯,控制了我们的情欲。
这些若夺取了主在我们生命中的地位,就成了偶像。这些偶像代替了上帝,管辖我们,控制我们的生活。这是灵命不能成长很基要的原因。
因为上帝是我们生命的目标,因此敬拜就非常重要。敬拜,就是教会全体、或个人来到上帝面前,承认祂是我们的主宰。我们如何敬拜?我们不论在私祷或是教会的崇拜,是否以尊祂为上帝,尊耶稣基督为主为主题?我们的敬拜有没有流于一种的交通团契:横向的,不是来朝见天上的上帝?我们的祷告是否太过以自己或甚至别人的需要为中心?
若作一个讨上帝的喜悦的信徒,我们必须查考《圣经》,寻求属天的智慧。我们在研读《圣经》方面是否到了一个平原 (plateau),不能上进?这可能跟我们读经的方法,与我们对《圣经》本质与主题的认识有关。我们若视《圣经》为天上的主宰统治宇宙,特别是统治祂的子民的典章,那么,我们读经的时候,会问:
这段经文中,上帝有什么吩咐?要留意,遵从。
这段经文中,上帝有什么应许?要紧紧抓住,相信,不断反复思想。
这段经文中,上帝有什么真理要教导我们?要仔细认识,记在心中,笃信。
上帝在我们生命的每一个阶段,都在塑造、管教我们,使我 们在某些方面特别学习顺服祂,效法祂,依靠祂。这些功课的目标,都是要我们效法基督。你曾否定期(一年一次?)检讨自己人生的道路?好好在上帝面前自问:在我生命的现今阶段中,上帝要我学的功课,是哪些?我有否留意去学习,进步?
懂得这样寻求智慧,找出上帝要我们学习的功课,就是数算我们的日子,寻求智慧之路(诗篇90:11-12)。
2. 在认识与服从《圣经》(准则)上的偏差和软弱
上帝已颁布祂的晓谕,因此长进的信徒必须终生学习、查考《圣经》,聆听祂的话,真正认识祂,顺服祂。上帝的话含有祂恩典的应许,我们要操练信心,抓住、相信。《圣经》并含有诫命、警告,我们要儆醒,遵行。我们的信心必须对准上帝的话;同时,基督徒也必须终生紧紧抓住、相信主耶稣基督。
《圣经》清楚宣告,我们因为上帝白白的恩典,借着信心被称义,罪得赦免,作祂的儿女。圣灵进到我们心中,住在我们里面,使我们成圣。因信称义 (justification by faith) 是基本要的真理,却是我们常常误解、忽略的,甚至对这真理无知。
我们在生活上往往用很多东西来建立自己的价值:可能在外貌上,用衣服,化妆品等。或用事业的成功,儿女是否进名校等,来建立在别人面前的地位(status)。或用一些玩具:有儿童的玩具,也有成年人的玩具(汽车,房子,最新的电话等)。《圣经》的因信称义的道理,就是要我们把自己的价值和尊严,建立在主耶稣在十字架上为我们成就的大工上,而不是建立在今生今世的事物上。
因信称义,给我们在上帝面前有稳固的地位。这样我们就不怕别人如何看待我们。我们的价值,不建立在别人如何看。
可是,加尔文和清教徒常常提醒我们,我们的心中都有一些不信的黑暗角落 (dark corners of unbelief)。在自我价值方面,这种的不信,诱惑我们去其他地方找尊严。而心理学的“自我形象”观念(self-image),正好适合这种以自己为中心,以今生为取向的价值观。
《圣经》也清楚我们,这世界不是我们的家,我们真正的家在天上(希伯来书11:1-16)。思想我们的天家,思想永恒,不是要我们避世做隐士,脱离现实去幻想。绝对不是。我们要思念天上的事,好叫我们在地上:家庭,教会,工作,社会,能够真正的荣神益人(歌罗西书第三章)。
我们在认识上帝的话,认识我们的主的道路上,要不断的追求成熟,如何检验我们 的经验。特别是,当苦难临到我们的时候,必须抓住《圣经》中上帝的应许,不要以为,上帝的旨意必定是带领我们脱离苦难。上帝的应许是,祂给我们足够的能力、智慧,和有祂的同在,使我们靠祂度过。(林前10:13.)
我们也需要有属灵分辨的能力,检验生命中一些特殊经验(包括神迹、医治,等)。重点是:这些经验是否反映出一些《圣经》的真理(教义,应许,诫命,警告,安慰),要我们学习?若不是带领我们回到《圣经》的真理,回到主耶稣基督面前,那么,我们可能走偏路。
不要以为,只要有亲近主的经验就好了,查考《圣经》、研读真理是次要的。灵命若要长进,需要摒弃这种错误的观念。
3. 在敬畏、顺服、信靠、爱慕上帝(心态上)的偏差和软弱
上帝是立约守约的主,祂乐意亲近祂的子民、与祂的子民同在;祂把祂的圣名设立在他们中间(申命记12章)。教会是那充满万有者所充满的(以弗所书1:20-23)。主耶稣基督是“以马内利”。
我们对与主耶稣基督合一,在基督里,与祂同死,同复活(罗马书6:1-3)有正确的认识吗?。与主联合 (union with Christ)是圣的奇妙大工。在我们成长过程中,须与主亲近,这是与上帝相交(communion with God)。在这方面,我们是否培养有纪律的生活习惯,常常亲近主?或者失去了起初的爱心?
当你来到圣餐桌前时,有没有盼望、渴慕亲近主耶稣,与祂交通?祂是你生命的粮(bread of life),祂要喂养你的心灵。基督徒务必常常准备好自己的心来到圣餐桌前。我们有否忽略这项主耶稣亲自设立的圣礼?
一个敬畏上帝,顺服上帝的人会常常悔改,来到十字架面前,求祂赦免我们的罪。上帝必定再次洁净我们。我们有否培养经常悔改的习惯?若在这方面忽略,我们的心会变得刚硬。
一个真的基督徒,必定对属灵的事有兴趣,有胃口。你的胃口如何?若失去胃口,我们大可以怀疑一下:我得救了没有?或者祷告,求主怜悯,再次给你操练亲近祂的能力。
或者我们有一些心中的问题,例如:忧虑,忧郁,与人相处发生了争执(我们会发怒)等,需要从《圣经》找出真理,省察自己的内心,如何改变对这些难题的看法。我们要问自己:我的问题是什么?我到目前为止,如何尝试解决这些问题?大概不是怎样的成功吧?那么,上帝的话有怎样的指导?我又应该如何响应祂的话呢?
若回到十字架面前悔改,再次学习操练亲近上帝,主必怜悯我们。
思考、讨论问题:
1. 我对生命中哪些事是属灵的,哪些是属世的,有否不正确的看法?
2. 在我生命的历程中,曾否认识或决志要为主而活,生命做什么都要荣耀祂?
3. 我的心中有没有什么偶像需要除去?
4. 我用什么方法读《圣经》?读一段经文时,有没有问文中提到的三个问题?
这段经文中,上帝有什么吩咐?要留意,遵从。
这段经文中,上帝有什么应许?要紧紧抓住,相信,不断反复思想。
这段经文中,上帝有什么真理要教导我?仔细认识,记在心中,笃信。
5. 我能够说清楚“因信称义”是什么意思?使用一百字说明。
6. 我自己的价值,是建立在什么事物上?有否需要纠正,悔改?
7. 解释:每一个人“心中不信的黑暗角落”的意思。
8. 我对今生的事的思想,相比于对来生(永恒)的思想,哪样比较多?哪样比较觉得重要?哪样比较占据我们的心?需要改变吗?如何?
9. 我认为生命中为什么有苦难?我如何面对苦难?
10. 我用什么准则检验任何经验:包括属灵的经验,特殊经验等?
11. 我心中有些难处吗?例如:忧虑、忧郁、恐惧、人际关系破裂?我如何响应这些问题?采取了什么行动?用这些方法有效吗?这些方法符合《圣经》吗?我需要做什么?
12. 从这四套思考,讨论问题,学到了什么?有怎样的觉悟?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