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、与教会圣礼有关的名词
受 洗 “洗礼”一词一般的意义为“蘸”或“浸”,用来表达一个宗教性的洁净仪式。犹太教有洁净礼、皈依洗礼 ;至新约时代,洗礼是加入基督教的圣礼,洗礼不仅指仪式本身,更蕴含与基督同死同复活的神学涵义。 四福音记载施洗约翰在约但河(马可福音1:5)、伯大尼(约翰福音1:28),及靠近撒冷的哀嫩(约翰福音3 :23)等地方为那些因罪悔改的人施洗。在《证主圣经百科全书》中如此描述约翰的工作: 约翰根据将来的审判和将要来的那一位之显现,呼召人悔改,他的施洗是不可或缺的。悔改者的洗礼象征渴望罪得赦免,并且放弃以往的生活,渴望能在那将要来的弥赛亚国度中有分。 教会把洗礼作为圣礼(两大圣礼之一)的根本依据是耶稣复活后吩咐的大使命:“所以,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,奉父子圣灵的名,给他们施洗。”(马太福音28:19)后来,当使徒们出去传道时,就照着主耶稣的吩咐,为凡愿意诚心相信耶稣救恩的人施行洗礼(使徒行传2:41,8:36—38)。 从仪式来看,“受洗”分为浸水礼与洒水礼。浸水礼又称“大水洗”,即受洗时,要全人浸入水中;洒水礼又称“小水洗”,即受洗时,用少量的水洒在接受洗礼的人身上,该方法通常是为老人,病人等行动不便的人进行洗礼的时候所用。 基督网 从仪式的程序来看,在受洗之前,教会会讲述耶稣救恩的信息和受洗的真理。然后,安排愿意受洗者作见证(有的教会称之为“考信德”——即由教会的同工提出有关信仰的问题,受洗者如实回答,合格者方可受洗)的机会。接着才是施行受洗之礼。 其实,从圣经中,我们发现受洗礼的焦点不在于方式、程序,而在于其意义。 《马可福音》16 :16 :“信而受洗的必然得救,不信的必被定罪”。 《歌罗西书》2 :12 :“你们既受洗与他一同埋葬,也就在此与他一同复活,都因信那叫他从死里复活神的功用”。 《罗马书》6 :3 :“岂不知我们这受洗归入基督耶稣的人,是受洗归入他的死吗?” 从以上的经文中可知,受洗是真实信仰的见证,受洗是归入基督的记号!每一个真正信靠耶稣基督的人都应由教会奉父、子、圣灵的名给予施洗,归入基督。 因此,在有的教会,甚至会以是否已经受洗来区分信徒的信仰真伪;而且有的教会称呼已受洗者为“弟兄姐妹”,未受洗者为“教友”或“慕道友”。
圣 餐 圣餐是教会的两大圣礼之一。在基督教的两个圣礼中,洗礼是一次性的,而领受圣餐则是重复施行的。 本文来自基督网 圣餐,是主耶稣在被卖的那一夜,和他门徒过最后的逾越节时所设立的,并成为教会世代遵守的礼仪(哥林多前书11:23—26)。 通常,圣餐被称为晚餐、掰饼聚会、守约聚会。由于圣餐的神圣性,只有已经受洗的人才能够领受圣餐。 从仪式来看,圣餐的过程基本如下:先由神的工人讲明圣餐的真理,然后,全会众纪念祷告,省察祷告;主领圣餐的人为饼祝谢,然后将饼(无酵饼)掰开,分给大家吃(领受);然后,再为杯(葡萄汁)祝谢,然后让大家喝(领受葡萄汁)。 这一简单的过程,在圣经中却指出它的意义非凡——为的是纪念主耶稣!祝福后的饼与杯(葡萄汁)乃为主耶稣身体和宝血的代表;信徒都当以信心来领受这饼与杯,直等到主的再来!
五、与职称有关的名词
长 老 “长老”,是教会中设立的一个职位(提多书1:5)。按照圣经的教导,“长老”又称为“监督”,其功能主要是监督教会属灵的事务(信徒的信仰状况、福音的传扬、教会真理的立场等);圣经对做长老的,要求他有比较长进的灵命光景,和成熟的信仰,而不是指人的生理年龄而言。 有的教会通过信徒推选,然后设立长老,有的教会则没有这样做。但教会中那个信仰最为成熟的人,必然会被信徒自然而然的尊为“长老”。 基督教讲道
牧 师 “牧师”一词是根据圣经《以弗所书》4:11“他所赐的,有使徒,有先知,有传福音的,有牧师和教师。”而来的。牧师在国外是一种职位的名称,但在国内,因各方面原因,大部分教会都没有设立牧师这一职分。 在没有设立这一职位的教会,习惯所说的“牧师”是指那些用圣经的话来教导信徒,指导信徒信仰生活的教会牧者。而“牧者”一词是来自旧约圣经,在中古代指以色列人中的牧羊人,这些牧羊人是牧放羊群的,而教会里的负责人是用圣经的话来养育信徒的,因此,也就被称为教会的“牧者”、“牧师”了。 在设有这一职位的教会,对牧师一职有许多的条件要求,其一是做传道的,并要拥有多年传道的经历,或在教会里担任牧养事工多年,然后,得到教会众议员的一致认可,再由教会长老按手在他头上(又称“按立”),才成为“牧师”。
执 事 圣经中第一次出现“执事”是在《使徒行传》6:3“所以弟兄们,当从你们中间选出七个有好名声,被[圣]灵充满,智慧充足的人,我们就派他们管理这事(饭食)。” 当时的教会为了工作更加有序开展,就在信徒中挑选一些有管理饭食等事务特长的人来。因此,所谓“执事”即为“专在教会里管理一些事务的”。 copyright 基督网
六、与问候语有关的名词
主内平安 主耶稣曾说:“我将这些事告诉你们,是要叫你们在我里面有平安。在世上你们有苦难……”(约翰福音16:33)主耶稣又说:“我留下平安给你们;我将我的平安赐给你们,我所赐的,不象世人所赐的;你们心里不要忧愁,也不要胆怯。”(约翰福音14:27) 在我国也有“平安二字值千金”、“一门天赐平安福”之说法。 因此,基督徒深信,从主耶稣而来的平安才是真平安。故此,在彼此的问安中,有时就会用“主内平安”来祝愿对方。在聚会时,讲道人也用“主内平安”作为对会众的开场白,以表达内心对会众的祝愿,而会众也往往以“平安”或“阿们”来回应,同样的祝愿讲道人在主里也平平安安!
此外,“主内平安”一词,也体现了我们与神之间的关系,而这关系同样也体现在与肢体的交通之上。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