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国文化与基督精神(四)

发布时间: 2011/7/14 10:34:16   浏览次数: 650   

等级性的中国文化里没有平等,而没有平等就没有爱,所以,在中国的文化中,也缺少爱。我们没有博爱,没有耶稣那种伟大的震撼人心的爱。耶稣被面对那些呼喊着钉他十字架的人群,他说:父啊,赦免他们吧,因为他们所做的,他们不晓得。他的爱甚至到了这样的程度:你杀了我,我还爱你!《圣经?约翰一书》写道:亲爱的弟兄啊,我们应当彼此相爱。因为爱是从上帝来的。凡有爱心的,都是由上帝而生,并且认识上帝。没有爱心的,就不认识上帝。因为上帝就是爱。关于爱的诫命在《圣经》中最充分地记载于登山宝训中:我告诉你们,要爱你的仇敌,并且为迫害你们的仇敌祷告。因为天父使太阳照好人,也同样照坏人;降雨给行善的,也给行恶的。假如你们只爱那些爱你们的人,上帝又何必奖赏你们呢?连恶棍也会这样做的。假如你们只向朋友打招呼,那又有什么了不起呢?就连异教徒也会这样做的。你们要完全,正象你们的天父是完全的。(《马太福音》5 38-48


  等级社会培养不出爱来,只能培养人的势利之心。电视片《十字架》中,余杰说:今天中国人已经失去了爱的能力。确实是这样的,今天,我们大家都熟悉国内这样的报道,一人落水,成百上千的人在岸上围观,没人去救。家属跪下祈求,有人却问给多少钱。汽车撞了人以后,把半死的受伤者扔到山沟里,任其死掉。这些事,别说爱了,连良心,连人性都没有。


  没有信仰就没有爱!不认识上帝,就不会懂什么是真正的爱。顶多,是有条件的爱。就像前面说过,等级中的人不算人,那么,有条件的爱,也不算爱。人们似乎爱子女爱父母,因为父母生养了自己、孩子是自己生的。生育和生养,是爱的条件。每个人都爱妻子丈夫,因为那是自己的配偶。正因为以条件为爱的前提,这爱,就难免靠不住。老婆老了丑了,就想打离婚换一个。大陆民谣说,中年男人三大幸,升官、发财、死老婆。男人升官发财之后,想换个年轻美貌的。这时,糟糠之妻突然死掉了,多好,免了离婚的要付出的巨大代价和社会压力。这里,对妻子还爱吗?人都爱孩子,武则天为了皇权,把自己亲生的四个儿子杀了两个,逼疯一个,她的爱在哪里?反右和文革中,多少人离婚,多少家庭破裂?在大义灭亲的名义下,多少亲人反目成仇,互相揭发互相陷害,造出了多少可怕的人间悲剧?谁敢担保,如果现在中国再出现文革式的运动,这些事不会重演?当条件决定爱的时候,条件的转变,就注定了爱的存亡。


  在中国古汉语中,的本意是指小气。(例如,《孟子》百姓皆以王为爱也)。我以为这特别能反映中国文化中的本来面貌。这个爱字,就反映了一种私心,一种计较,一种盘算。所以,怎么上算,怎么来。在平时情况下,爱是有益处的,就爱。遇了风浪,一盘算,再爱下去就不上算了。怎么办?识时务者为俊杰,保下自己最重要,留得青山在,不愁没柴烧。于是,怎么样?不爱了。我觉得识时务者为俊杰这句话,俗气冲天,特别实用主义,甚至有点不择手段。战国时,苏秦去秦国游说失败,穷困潦倒地回来,妻子嫂子都不答理,他一气之下,头悬梁,锥刺骨,苦学一番,到六国去游说,大胜,挂六国的相印回来,他嫂子跪着走到他面前。苏秦很坏,他恶心他嫂子:何前踞而后恭(原先为什么那么傲慢,现在为什么那么卑下)?他嫂子倒也实在,直言不讳地说:因为子位高而多金啊(因为你地位高又有钱啊)!这个故事,特能说明中国文化中的的本质:爱的是条件

 电视片《十字架》中,大陆基督徒学者任不寐说:在布什总统演讲时提到911事件时,眼里满含着泪,但清华学子们,没人注意这一点。在对话的时候,没人问候一句911事件的遇难者。任不寐说,他们根本没有这种意识。心中没有神没有把别人的苦难当成自己的苦难。的确,在我们的社会里,没有爱,没有这种博爱,这种超越条件的爱。我记得在纪念911一周年时,那时911遇难者已经统计出来并确认了身份,布什在纪念大会上,一个一个读出这些人的名字,一直读了近两个小时。他绝不是给出个总数七千或八千就算了。因为,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,每个人都是上帝所造的,都有着独立的生命,每个人都是不可乎略不可替代的。他读的时候,充满了爱,这是来自信仰的爱,这是来自上帝的爱。我家住在多伦多,离去年凶杀案中那个死去的女孩的家不远,人们送去了半条街的鲜花,他们与这家人素不相识,他们表达的是他们的爱,无条件的爱。这种爱总让我热泪盈眶。我先生的妹妹,住在北京,她患了癌症,已经快十年了,她的丈夫,在2000年突然病逝。她打电话给她最好的朋友,在那个时候,她希望得到来自朋友的安慰。没想到,这个朋友很快挂掉了电话,再也不跟她做任何联系了。因为那个朋友觉得我先生的妹妹命不好,晦气,怕跟这样的人来往,折了自己的福份!你可以看到,这种狭隘的爱,是多么残酷!敢问爱在何方?而主耶稣基督的爱,不但是无条件的,而且首先爱那个最悲惨的,那个最不可爱的。我们的文化中,实在需要基督耶稣的爱的精神!需要来自上帝的道让我们明白爱的真蒂。 copyright


  在中国文化中,爱是虚的,恨则是实的。上帝说:申冤在我,我必报应,这就意味着,人没有权利去讨恶报冤,有上帝作最后的审判。这样,申冤的权利交给上帝。就不会出现冤冤相报,世世代代仇恨不解的情况了。在我们的文化中,没有上帝,人自己为自己申冤,就有君子报仇,十年不晚”“不共戴天等等说法,你杀了我的父亲,这是杀父之仇,不得不报,再杀他的父亲。他的父亲被杀,又是一笔杀父之仇,他儿子又不得不报,再来杀你。你的儿子又面临杀父之仇,还得接着杀,没完没了。


  上帝的儿子耶稣说:爱你的仇敌不要以恶报恶反要以善胜恶。我们民族的圣人孔子说:以德报德,以直报怨(意:用恩德来报答别人的恩德,用应该得到的惩罚来回报别人的恶行)。这就对比出了来自上帝的与来自人的是多么不相同。圣人也仍然是人,在基督面前,是多么有限啊。基督讲的是宽恕,而孔子所代表的中国文化讲的是。这个直,在中国人的心里,就是公平的意思。什么是公平呢?中国人觉得一报还一报就是公平。杀人偿命嘛,值了。一个西方人临死,可能会对牧师说:我宽恕以前得罪我的人。而一个中国人死前,可能会对儿子说:记住,谁是害了咱家的仇人。这就是中国特色。报了这个仇,就算是拉平了,就公平了,也就了。中国留美博士卢刚,因为对导师不满,在导师开学术会的时候,向在场的众学者开枪,当场打死了好几位美国天文学界学术权威,然后卢刚举枪自杀了。事后,那个被卢刚所杀的导师之妻,写信给卢刚的父母,表示宽恕,同时对他们遭遇这样的不幸事件也表示慰问。这显然区分出了信神的文化与不信神的文化之间的差异。我国内现在最流行的金庸的武侠小说,主题基本是:报仇。金庸的武侠小说中,经常表现这样的意思:此仇不报,誓不为人。你看,报仇简直成了做人的理由!


  在中国世俗性、功利性、等级性的中国,从来没有平等与爱,更没有自由。中国从来都是一个不自由的国度。中国文化里,也没有自由精神。中国自古以来,从来没喊过要自由的口号。到今天依旧是这样。自由,与我们无关。非礼勿听、非礼勿视、非礼勿言、非礼勿动,你还能自由么?今天的中国人依然没有充分的迁徒自由,没有充分的调动自由,没有充分的言论自由,没有充分获得信息的自由,没有结社组党的自由……。在古代,政治上的自由度虽然不具备,但没有户口卡着,似乎是有迁徒自由的,也有从业自由。但实际上,这种自由并不在事实中存在。因为农民为土地所限,不可能离开自己生存的环境到没有生存条件的地方去发展。所以,那个说起来有的自由,其实人们并不拥有。你只有这一条生路,别的地方没路,你的自由何在?到了连这条生路也堵死的了时候,古代农民就只有揭竿而起:造反”——这一条不是路的路。造反不是一种正常的活法,没人活得好好的会以此为业。所以,本质上是没有选择,也没有自由。
  从某种意义上说,自由的前提,是选择的可能性、选择的客观条件存在多少。那个能够选择的条件,决定自由的程度、自主的程度。或上吊,或服毒,你选吧,这种条件下,你自由吗?怎么选都是死路一条!电影《红高梁》唱:妹妹你大胆地往前走,通天的大路,九千九百九。妹妹真的就拥有极大的自由了,九千九百九啊,差不多有一万个条件妹妹可以自由地去选。我觉得可以唱成妹妹你随便地往前走了!


  我们的没有充足选择条件的文化里,人们没有事实上的自由,而且,这种无自由状态长期存在,使人们的不自由成为常态,人们的奴隶状态成为常态,就像鲁迅说的,我们只有两种情况:做稳了奴隶的时代和想作奴隶而不得的时候。长此以往,奴性就训练有素,人们失去了渴望自由的意志,失去了自由的愿望,于是不再追求自由。这是最可怕的。 基督网


  在中国的历史上,我们没有伊索那样为自由而死的英雄,有的倒是为不自由而死的英雄。墨子不承认君王的绝对权威,孟子就骂他:无父无君,是禽兽也,一副若自由毋宁死的态度。头上一定要有个天子国君管着,没这个天子国君,那还叫什么世道!中国古代为昏君死的英雄很多!屈原为楚怀王而死,楚怀王就昏得一塌糊涂。岳飞为宋高宗而死,高宗也昏愦邪恶。明朝方孝儒为建文皇帝而死。永乐大帝满有才干,但他的皇位是篡建文皇帝之权得来的。他为了给自己找合法性,让当世大儒方孝儒为他写《劝进书》。方孝儒誓死坚持正统的皇位继承观念,不承认永乐大帝的身份。永乐大帝不乐了,说,你不写,我灭你九族。方孝儒说,灭十族也不写。结果,就被灭了十族,那第十族哪来的,把他的学生拉来当第十族杀了。方孝儒为什么而英勇献身?为自由吗?不是,为了一个昏君,因为建文皇帝有点傻笨,能不昏吗?我看方孝儒比昏君还昏。


  在中国历史上,知识分子没什么选择,或者入仕,或隐居。入仕的路也只有一条:科举,考中进士,进入仕途。仕途充满风险,弄不好被贬官,被杀头,甚至诛连全家。若当隐士,一辈子默默于乡野,永远不能展开自己,不能发展自己,也很痛苦。左右不逢源,没有出路。这种选择条件非常单一化的社会环境,使得中国人的活法很单一。古诗里说有人辞官归故里,有人夜半赶科场,这边当官当怕了,辞了官逃回老家;那边有人正从老家出来,赶着去考进士当官呢。来来回回,其实是走在一条路上。


  我们从来没有别的选择。这种选择的单一化造成的影响,以至于有了自由生活的权利的时候,我们也不会使用这一自由,我们仍然死守着那唯一的一条活路。中国人在海外,就是挣钱,买大房子,买车,过日子,跟在中国差不多,无非是房子好点,有了车而已。海外有政治自由,海外华人的政治热情如何,立志从政的人的比例如何?全加拿大没有一个省议员是华人。多伦多华人的政治要求,得请一个意大利的议员协助,我们给人家拉选票。在多元文化的加拿大,华人与其他少数族裔相比,明显有差距。我觉得,最严重的问题就在这里,封建文化把中国人对自由的渴望扼杀了,我们都没这个功能了。


  没有自由,何来幸福,何来幸福感?卓别林的《淘金记》里,圣诞之夜,那个流浪汉做好了晚餐,在小木屋里等女朋友时,充满动人的想像,他拿两个叉子叉着面包,摹仿芭蕾舞《天鹅湖》,非常动人。在苦难中,也有灿烂美好的幸福也有的诗意的光辉。而我们的春节晚会上,你看不到这种真的打动人心的艺术作品,甚至连幽默也看不到。只能看到讽刺、滑稽、搞笑,以及煽情。没有上帝,我们的文化品味也上不去。我们不可能在精神上获得自由。我们不可能脱离捆绑,不仅是罪的捆绑,还有精神的捆绑,还有我们生存方式的捆绑。真理才能叫人得自由,上帝才能叫人得自由。见不到上帝,与自由必然无缘。


  自由,来自于上帝,自由是上帝赋予人的。所谓天赋人权,天,就是上帝。人,生而自由。这自由就体现在能够尽可能充分自由地选择自己所渴望的生活。选择决定自由。那么,上帝给了我们多少选择条件呢?《圣经》说:凡事都可行。你看看,何等自由!比妹妹的九千九百九要大多了。上帝让我们按着自己的心意,丰富多彩地生活在世上。
  《圣经》的全句是凡事都可行,但不是凡事都有益处。你看上帝多么关心世人,给了你自由不说,还细心地叮嘱人们:你可以任意去选,但并不是所有选择都对你合适,都对你好。你选择的时候可要考虑周到呀。上帝关照我们选择要慎重。在这两句话中,前一句,上帝讲了人的自由性;第二句,上帝告诉人要为自己的自由负责,为自己的选择负责。什么叫自由?自由不是为所欲为,自由,就意味着负责任。你觉得当总统好,你可以选择干这个,有权威,很风光,但,当总统不一定合适你,选这个路,可能一事无成还耽误时间。当歌星好,大红大紫,有追星族捧着。但不是会唱歌就一定能成为歌星,你可以选择,但不一定能成功。当你当不成总统当不成明星的时候,你不能报怨上帝不给你成全。你要自己负责——这就是你的自由。上帝就是这样充满善意地让我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。
  领受上帝的美意,顺从上帝的真道,每个人就都能有喜乐的生活。


  近代的历史证明,各种主义并不能救中国。当代的中国,正处于世道人心傍徨无所依傍的境地,维系中国原有文化体系的传统儒家思想已经崩溃了,新的还没有建立,正是信仰的空白状态。没有信仰的时代,必然是个疯狂的时代,是道德沦丧的时代,是人心空虚无聊、黑暗邪恶的时代,看中国遍地贪官,到处假冒伪劣,环境恶化,人的罪性大爆发,就能看到远离上帝的恶果。

  认识上帝,这是个人的希望与福分所在,也是一个民族的希望与福分所在。我为我们的民族祈福。


打印本页 】【 关闭本窗 】【 返回顶部
联系我们 | 服务规则 | 免责申明
版权所有© 2009 网灵天府 All Rights Reserved
苏ICP备090557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