彼得为什么还要去打鱼?―― 思想约翰福音里的“加片”(约 21:1-19)
大家看电影的时候一定遇到过这样的情况:看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,从情节的完整度上和气氛上,都觉得电影已经结束了,这时,字幕该升上来了,灯该亮了,可就在这个时候,屏幕上又开始放新的一段情节,往往是讲,电影里的主人公们后来的境遇,以及观众可能会关心的后来发生的事情(往往是在根据真实故事改编的影片里)。 本文来自基督网
不知道大家读约翰福音结尾之处的时候有没有类似的感觉?
在约翰福音20章(倒数第二章)的最后一节里,老约翰写到:“耶稣在门徒面前,另外行了许多神迹,没有记在这书上。但记这些事,要叫你们信耶稣是基督,是神的儿子,并且叫你们信了他,就可以因他的名得生命。”(约 20:30-31) ―― 从语调节奏上和前面的记载内容上看,这一篇福音书似乎应该收笔了,但就在这个时刻,出现了第21章,是真正的最后的话,在其中,约翰这样开头:“这些事以后……”(约 21:1)
这样看来,约翰福音的这最后一章,实在是非常重要,在使徒约翰看来,实在是非写下来不可,是一定要交代的,是必需的“加片”。
是的,就在第21章里面,我们看到,主耶稣是如何地再次来呼召我们,坚固祂与我们爱的关系,使我们能够跟从祂,在恩典里,付上代价,与主同工…… 基督教讲道
“西门彼得对他们说,我打鱼去。他们说,我们也和你同去。他们就出去,上了船,那一夜并没有打着什么。”(约 21:3)
彼得不愧是众人的首领,弟兄七个恐怕都饥饿了很久,心里都嘀咕着同一件事,就是回去打鱼,可是谁也不好意思第一个说出口,彼得实在憋不住了(他一贯的性格),说出了大家的心里话:“我打鱼去!”于是,其他人忙不迭的附和说:“我们也和你同去。” 本文来自基督网
可是,大概是打鱼技艺生疏了(他们和主耶稣走了3年多的旱路,也许连撒网摇桨的动作都不是那么熟练啦),他们整夜劳力,却并没有打上来什么。
不知道彼得他们一边徒然劳力的撒网,是不是在一边回想主对他们曾说的话,“从今以后你要得人了”(路加 5:10),也回想他们70个人出去传福音凯旋归来后的豪言壮语:“主啊,因你的名,就是鬼也服了我们!”(路加 10:17) ―― 此时,彼得他们心里会是什么滋味呢?有些心酸?有些无奈?有些委屈?会不会心里对主耶稣说,“今天,你为什么又让我们来打鱼了呢?”
是啊,彼得他们为什么又去打鱼了呢?
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,我们先要回答另外一个问题,此时在海上撒网的彼得,有没有已经见到过复活的耶稣呢?
如果此时彼得们还没有见过复活的主,那他们去打鱼的原因似乎很好理解:“主离开了我们,主不在了,一切幻想、梦想、理想都破灭了,可我们还要在这个冷酷的世界上生存下去,若不重操旧业,还能做什么呢?”
但事实上,问题没有这么简单,彼得已经见到过了复活的主耶稣!在七日的第一日晚上,门徒中除了多马,其他所有人都见到了复活的主(约 20:19),过了八日,连同多马,所有的门徒都再次见到了复活的主耶稣(约 20:26)这次出去打鱼,彼得们是将要第三次见到复活的主!(以前我写过一篇散文,在其中错误地认为此时出海打鱼的彼得还没有见到复活的主,并由此引出许多“抒情”:o)
既是这样,那“彼得为什么还去打鱼”这个问题就要好好琢磨了!既然都见到了复活得胜的基督,为什么门徒们还要去打鱼呢?在这里,有多种的可能:是因为圣灵还没有降下,门徒们还没有得到能力?是因为他们还没有从主耶稣殉难的阴影里走出来,所以还不能勇敢直面主交给他们的大使命?是因为主耶稣被捕的那一夜,他们懦夫一样四下逃走,所以今天不敢面对主?特别是对彼得而言,他在鸡叫以先,三次否认了主,他的懊悔和内疚,可能使得他不敢再面对耶稣。
“耶稣说:你们来吃早饭。门徒中没有一个敢问他,你是谁,因为知道是主。”(约 21:12) ―― 在这里我们看到,围坐在主耶稣身边的门徒们,默默无声,好像考试不及格的小学生们在老师的面前,又羞愧,又内疚,连大气也不敢出,恐怕连头也不敢抬。
无论怎样,我们可以肯定的是,即使跟随了主耶稣三年的时光、见过主所行的无数神迹奇事,即使见到了复活的主 ―― 门徒们还是会软弱,以至软弱到回到海上,重操旧业去打鱼 ―― 此时此刻,彼得们需要主耶稣再次的呼召,需要他们自己再次的委身、摆上;今天的我们也同样需要!
“在天将亮的时候,耶稣站在岸上,门徒却不知道是耶稣。”(约 21:4) ―― 我们是不是也常常这样呢?在我们最软弱、最自责、最看不到希望的时候,主耶稣就在我们的身边,我们却认不出祂来,在我们的眼里,只有痛苦的昨天,迷惘的现在,无望的明天,却看不到始终爱我们、与我们同在的主耶稣 ―― 在我们心里,我们曾经如此投靠、如此依赖、如此亲近,如此令我们得喜乐满足,与我们朝夕相处的主耶稣,如今在哪里呢?究竟是什么蒙蔽了我们信心的眼睛呢?其实,主耶稣始终就在我们身边,在天将亮的时候,祂必要再次来主动地唤醒我们,呼召我们!感谢主!
“耶稣就对他们说:小子,你们有吃的没有?”(约 21:5) ―― 纵然门徒们离弃了主耶稣,主耶稣从不会离弃他们;纵然我们亏负了主耶稣,主耶稣从不会亏负我们,因为“我们纵然失信,他仍是可信的。因为他不能背乎自己。”(提后,2:13)在主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,为我们全然承担罪的刑罚和咒诅的时候,门徒们、我们,四下奔逃,有哪一个去体贴主呢?可此时此刻,我们只是一夜劳力,没有饭吃,主耶稣就心疼我们了,就赶来站在岸上,情谊切切地问我们,“你们有吃的没有?”
今天,主耶稣何尝不是这样对待我们呢?在我们忘恩负义、远走高飞、重操旧业的时候,主耶稣没有舍下我们,还在切切地关心着我们、问我们,“小子,你有吃的没有?女儿,你有喝的没有?……”
现在我们来看主耶稣是如何唤醒我们,再一次地呼召我们,挪走我们眼睛上的鱼鳞片,重新点燃我们心里的火焰。
“耶稣说:你们把网撒在船的右边,就必得着。他们便撒下网去,竟拉不上来了,因为鱼甚多。耶稣所爱的那门徒对彼得说:是主!”(约 21:6-7) ―― 门徒们是怎样认出“那是主!”的呢?是因为“网里的鱼甚多”,是因为主的恩典再次的临到!只有在主再次的恩典满溢几乎使我们“手里的网裂开”之时,我们这些信心愚钝的人才会睁开眼,认出那是主耶稣啊!
不知此时的门徒们,是不是也想到了上一次“鱼甚多、网几乎裂开”的经历 ―― 那是在革尼撒勒湖边,主耶稣向众人讲完道后,吩咐彼得说:“把船开到水深之处,下网打鱼”(路加 5:4)。作为彼得顺服的结果,“鱼装满了两只船,甚至船要沉下去。”(路加5:7) copyright
问问大家,上一次“鱼甚多、网几乎裂开”之时,是主耶稣对彼得的第一次呼召吗?答案是:不是。在这之前,主耶稣在加利利海边行走的时候,已经对彼得和他的弟兄们一起呼召过了,那时,彼得他们“就立刻舍了网,跟从了祂”(马太 4:20)。
这样看来,彼得们是要常常被呼召的,一次看样子是不行的。第一回的再次呼召,“鱼甚多、网几乎裂开”的神迹,使彼得真正认出主来,俯伏下来,承认自己是个罪人,得到救恩:“西门彼得看见,就俯伏在耶稣膝前,说:主啊,离开我,我是一个罪人!”(路加 5:8);今天的再次呼召,却是要让彼得全然的为主摆上自己,为主的旨意去舍己、去牺牲啊。今天我们信主、奉献自己的过程,何尝不是如此呢?真是需要我们的不断舍己,主耶稣多次的耐心呼召啊!
彼得们是渔民,换句话说,是打鱼专家,这意味着,在“网几乎裂开”的神迹出现的时候,别人可能以为是“偶然”,但是这些专家们却绝不敢否认,必然知道这是不折不扣的神迹;打鱼更是彼得们吃饭的家伙,是他们赖以生活的谋生手段 ―― 打鱼的活动,既是彼得们引以为豪之处,却也是他们最脆弱之处。
主耶稣就是要在这样的地方,打碎我们的骄傲,打碎我们的自信,打碎我们在祂之外的安全感,呼召我们出来!感谢主!
回想我自己的经历,多少次,主耶稣用极大的恩典把我从软弱之中,甚至是想离开祂的边缘上拉回来。写作是神加给我的恩赐,也是我的passion,所以我心里深深知道,若没有圣灵的带领,我一个有价值的字也写不出来,若没有圣灵的感动在我心里,凭我自己头脑或性情写出来的,都是枯干的,没有一点的生命力 ―― 在我最“专家”的地方,我越发地不能否认、不能离开“神迹”,一刻都不能;在我自己,我是枯干的,这真的不是人所能为,这是我心深知道的。在我最软弱的时候,在愁苦之中看不见主的时候,主耶稣也常常借着文字服侍,加给我强烈的感动,使我品尝到祂丰盛的恩典,使我感恩,就叫我张开属灵的眼睛,知道神始终在我身边,在祂奇妙的计划当中,始终牧养、看顾、引领着我。感谢主!
韩德尔在谱写歌剧《弥赛亚》时,已经55岁了,是他生命中最穷苦潦倒的时候:他开的歌剧院生意刚刚破产,他的音乐越来越不受贵族的欢迎,自己又过着孤苦伶仃单身的生活,最使他痛苦的,是他曾经涌泉般的灵感也枯竭了,坐在琴旁,他已经感动不了自己。他在日记中写到,在一个最低谷的夜晚,在一间教堂的外面,他痛哭流涕,向神发出了求救的呼喊。很快,韩德尔收到了一份稿子,便开始了《弥赛亚》的创作。创作《弥赛亚》,韩德尔只用了23天的时间,足不出户、废寝忘食,他的仆人说他疯狂了,因为只看到主人在屋里“弹琴,流泪,写谱,哼唱,再弹琴,流泪……”,23天里,天天如此。罗曼罗兰后来说,韩德尔是“蘸着泪水挥毫的”。每完成一页歌谱,韩德尔就在页脚用德文缩写写下“荣耀归给上帝”的字样,当他最后写到“哈利路亚”大合唱时,感动得泪水如注,喊着说:“我看见天国了,看见耶稣了!”
我们的恩赐,若不是用在上帝的手里,真是毫无益处,只能成为我们自夸的资本,并终必枯竭;惟愿上帝怜悯我们,敲碎我们的自信,使我们的事情变为祂的事情,使为自己“得鱼”的“人事”变成为耶稣“得人”的“神事”,叫我们在祂所赐予的一切中发现、颂赞祂的荣耀,并因此而狂喜!
作为我们认出主耶稣的结果,我们有没有像彼得那样欢喜和兴奋,以至于内心喜悦的冲动不可抑制,爱主的炙热之心使他不顾一切呢 ―― “那时西门彼得赤着身子,一听见是主,就束上一件外衣,跳在海里。”(约 21:7)那一刻,彼得一定是手脚并用,奋不顾身地游向主,脸上一定流淌着滚烫的泪水,眼睛却始终睁大着,盯在主耶稣的身上,好像再也不愿主耶稣离开了,再也不要主离开了……那是主!那是主耶稣啊! 基督教讲道
用恩典再一次把我们从自暴自弃的低谷中呼唤出来,重新点燃我们心里的火,照明我们属灵的眼睛 ―― 这常常是主耶稣再次呼召我们的第一步。
之后,主耶稣有没有马上、直接地对回转的彼得说:“你喂养我的小羊”?没有,主耶稣却首先问,“你爱我比这些更深吗?”并且连续问了三次!
为什么主耶稣要问彼得三次之多呢?可能是因为在主被捕那夜,彼得曾经三次否认过主吧!今天,主耶稣就给彼得三次说爱祂的机会,拿去彼得心里深深的愧疚,使他在主的爱里得到愈合与释放!主耶稣是何等地爱我们,祂知道压在我们心底的大石头,祂不愿看到我们长久忧伤:“主虽使人忧愁,还要照祂诸般的慈爱发怜悯。因祂并不甘心使人受苦,使人忧愁。”(耶利米哀歌 3:32-33)
神的忠仆王明道先生第一次入狱之后,写了不实的悔改书,被释放出来之后,罪疚感、羞愧感压得他几乎精神崩溃,他走在大街上,大声喊叫:“我就是那个彼得!我否认了我的主!我就是那个彼得!”王明道祷告中祈求神给他一次弥补的机会,神就成就了,很快,王明道重新被抓进了监牢,但这一次,王明道愿把牢底坐穿,因为虽然身陷囹圄,但和基督亲密的同在,实在是好的无比!
是的,若我们和主耶稣没有亲密的关系,我们在地上能做什么呢?我们什么都不能做! co
作为呼召我们的第二步,主耶稣就是首先要使我们和祂恢复亲密的关系,在灵里有深深的爱的连结和交通,这是我们出去做任何事奉的前提条件。 copyright 基督网
“你喂养我的小羊。”(约翰 21:15) 基督教讲道
“你牧养我的羊。”(约翰 21:16)
“你喂养我的羊。”(约翰 21:17)
这是彼得和主耶稣恢复了爱的关系之后,对彼得一连说了三遍的“任务”,干脆利索、清晰无误,这就是神的旨意。
这样的命令和旨意,主耶稣有没有在别的地方说过?有:“所以,你们要去使万民作我的门徒,奉父、子、圣灵的名,给他们施洗。凡我所吩咐你们的,都教训他们遵守,我就常与你们同在,直到世界的末了。”(马太 28:19-20) 基督网
有的解经家说,从小羊到羊,从喂养到牧养,表明了一个生命从得救、成长、到成圣的全过程,主耶稣是要求彼得他们从始至终,全面地、忠心地看顾祂的羊群。所以,这也是使万人“作主耶稣的门徒、给他们施洗、教训他们遵守”的全备旨意了。
这样我们看到,主耶稣的旨意是清楚的,明确的,也是向我们不断重复的。前几天听到一位牧师的分享,令我茅塞顿开 ―― 我们常常问主耶稣,“你在我身上的旨意是什么(走什么样的路,选择什么样的职业和侍奉)?”但这是最好的祷告方式吗?这其实还是以自我为中心的想法。而神的旨意是显明的,我们要做的,或许是应当把目光从自己的身上移开,放在神和祂所显明的旨意以及福音上,去考虑:我如何调整自己的生活去顺应神的旨意和福音,与神同工呢?神可能不那么介意我们所作的具体事情和工作,却一定喜悦我们在所作的一切上,顺服、成就祂的旨意。
作为呼召我们的第三步,主耶稣再次告诉我们祂的旨意和命令是什么 ―― 注意,不是新的内容,却是祂早已显明的旨意,再明确不过的大使命。
然后主耶稣对彼得说:“我实实在在地告诉你:你年少的时候,自己束上带子,随意往来;但年老的时候,你要伸出手来,别人要把你束上,带你到不愿意去的地方。耶稣说这话,是指着彼得要怎样死,荣耀神。说了这话,就对他说:你跟从我吧。”(约翰 21:18-19)
每次读到这儿,想到彼得和门徒们所要面对的,就很感动,也许是仿佛看到了自己吧。那时,彼得有多大岁数了呢?应该还是在“年少时候”吧,血气方刚、意气风发,凭己意随意往来,但此时此刻,主耶稣怜悯的大爱已经拣选、降服了我们,从此以后,我们不再是凭着自己做事了,而是单凭着主耶稣基督,并且要效法祂,在牺牲里,与祂永恒地连结在一起了…… 本
作为呼召我们的第四步,主耶稣直截了当地告诉我们要付出的代价,因为主耶稣把我们看作朋友,不对我们隐瞒:“以后我不再称你们为仆人,因仆人不知道主人所作的事;我乃称你们为朋友,因我从父所听见的,已经都告诉你们了。”(约翰 15:15) copyright 基督网
在这之前,主耶稣有没有告诉过门徒们当付的代价呢?当然有 ―― “于是耶稣对门徒说:若有人要跟从我,就当舍己,背起他的十字架,来跟从我。因为凡要救自己生命的,必丧掉生命。凡为我丧掉生命的,必得着生命。”(马太 16:24-25)
只讲十字架神学的马丁路德也这样说过:“若我们要作基督徒,我们必须穿上基督所给我们的服装。然而,基督除了十字架以外,并没有给我们别的服装。” copyright 基督网
主耶稣叫我们背起自己的十字架,跟从祂,是要我们往哪儿去呢?背自己的十字架,只有一个终点,就是我们的各各他,就是我们的骷髅地……我们艰难地弯着腰,努力昂着头,始终在我们视线里的,就是那钉死自己的地方,脚下走的,不是别的,就是那“死路一条”,主耶稣的命令一点不含糊:为了我们的主,我们要“丧掉生命”,要彻底死掉! 基督教讲道
感谢主,主耶稣也告诉我们,这是通往天国的唯一的道路,是指向光明国度的唯一的、也是孤独的出路;这条在世上的“死路一条”,引向的却是“必得着生命”的永恒终点。感谢赞美主!
人子要为罪人死,并且要在三天后复活,门徒们也要背起自己的十字架跟从祂 ―― 三年里,主耶稣一次又一次地这样告诉门徒们,但他们从来没有听进去,这一次,今天,在提比哩亚的海边,彼得们,该听进去了吧!这一次的听进去,是混夹着再次见到复活之主的喜悦,是混夹着为主而死的悲壮,是混夹着清晰无误的使命,是混夹着坚定无比的忠心,是混夹着充满腥味的海风,那里面似乎蕴涵着为主殉道时的味道……
与此同时,主耶稣更告诉我们,我们这样去做,将会“荣耀神”,并且“我就常与你们同在,直到世界的末了” ―― 感谢主,虽然这个世界上有苦难,有忧愁,有逼迫,有泪水,有击打,但我们决不害怕,我们可以放心,因为我们有主的同在,而我们这些属祂的人在内心深处,也知道、也相信,主耶稣,已经胜过了这个世界!我们在祂的里面有平安!(约翰 16:33)哈里路亚!
感谢主,祂告诉我们当付的代价的同时,把更美好的给了我们:那就是祂自己,和随之而有的,在祂里面的属天的喜乐满足!在十字架上,主已经把祂自己全部地给了我们!我们感谢赞美主!
这使我再次想到《不要荒废你的生命》(Don’t Waste Your Life)一书中的结尾,这话常常激励着我:“神拣选我们,不是为了我们过安逸的生活,而是要赐我们信实的喜乐。神在呼召我们,神流着泪、朝我们微笑,深深知道,祂要把怎样的爱,怎样的祂自己,亲自彰显给我们 ―― 更知道祂的孩子们要付的代价。这时,愿我们是选择为神摆上,而不是转身离开。”
是的,亲爱的弟兄姊妹们,在主耶稣再次呼召我们,寻找那甘愿为祂全然摆上的孩子的时候,愿我们是被祂在十字架上的大爱拴住,而不是退后;愿我们是体贴父的良苦心意,而不是保留自己;愿我们是选择为神摆上,而不是转身离开!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