周恩来的生死观

发布时间: 2009/6/21 15:02:45   浏览次数: 3229   

周恩来生来就被深深地刻上“长子长孙”的烙印,上要孝敬长辈,下要团结兄妹。他被过继给生命垂危的小叔,因为没有孩子就不能被埋入祖坟。所以从小他就有一种责任感,使命感,他就懂得生命的重要和意义。 周恩来曾经面对过许多次生与死的考验,每一次死里逃生,都加重他的责任感和使命感,他曾经说过许多同志为了革命牺牲了,我们这些活着的人应更加努力工作完成他们未竟的事业。
  经常看到有关见义勇为的人的报道,关键时刻他想到雷锋会怎么样,他就怎么样做了,其实到了关键时候,根本就没有他思考的时间。周恩来把降落伞让给小扬眉,他没有经过任何的考虑,似乎是一种天性,一种本能。生死关头把生的希望留给别人,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,这是一个人思想境界的反映。为了别人,他可以牺牲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。他不怕死。
  解放前大部分时间他都工作在蒋介石出大笔赏金捉拿他的地方,他和他的战友随时都做好牺牲的准备,但只要有一线希望周恩来都不放弃任何生存的机会,他用尽一切办法来保存革命力量。有人说周恩来总是大难不死是天意或者是运气,其实有些人从容赴死,觉得为国捐躯无比光荣是英雄作为,为自己的事业而献身是值得的。他们本来可以跑掉的,但是他们不跑。他们是敢死,而周恩来是敢活。敢死是一种勇敢,他们很勇敢,但是敢活需要更大的勇气!周恩来不怕死,但是他要勇敢地活下去。
  周恩来的生死观在文革期间表现得更明显。壮烈的死固然很有英雄气概,但是人们都死了,谁来建设祖国?苟且偷生,忍辱负重是一条更艰辛的路。
  他也许会想起年轻时的诗:
壮烈的死
胜似苟且偷生
贪生怕死
何如重死轻生
  他是感叹年轻时的豪迈,还是轻笑年轻时的幼稚呢?
  他想得更多的也许是嗣母给他讲的韩信的故事。
  在危险困难屈辱面前,固然可以一死了之,以死明志,以死证明自己的清白。但是勇敢的活下去,才能施展自己的抱负,实现自己的理想,才能为人民多做点事。
  周恩来一直奋斗到生命的最后一息,从不轻言死,因为他活着一分钟就有一分钟的价值。他让自己的生命成为最有价值的生命。他不怕死,活着对于他只有痛苦。他躺在病床上,多想再做些事啊,但是许多事他都无能为力了,其实他精神上的痛苦远远大于身体上的痛苦,死对于他才是一种解脱。
  匆匆走完一生,没有留下骨灰遗嘱遗产甚至后代。什么也没有。似乎没有痕迹,但是他的形象深深地刻入祖国的山山水水,他的功绩,已载入史册,他的音容笑貌深深地刻在人民心里。
  正如臧克家在《有的人》里面写的:
有的人活着
他已经死了
有的人死了
他还活着
  用直白一点话翻译一下就是:
有的人虽然活着
和死了没什么区别
有的人虽然死了
他的精神永远活着
  他们之间的区别就在于后者实实在在的做过一些事,是有价值的生命。这样的生命的长度要用他的影响力来衡量。所以周恩来的生命是无休无止的……


打印本页 】【 关闭本窗 】【 返回顶部
联系我们 | 服务规则 | 免责申明
版权所有© 2009 网灵天府 All Rights Reserved
苏ICP备09055728